首页 >> 精选范文 >

章武三年春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2025-10-29 07:30:53

问题描述:

章武三年春原文及翻译及注释,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9 07:30:53

章武三年春原文及翻译及注释】一、文章总结

《章武三年春》是一篇具有历史背景的文言短文,内容围绕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在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天的经历展开。文章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与人物情感,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本文以“原文+翻译+注释”的形式进行整理,便于读者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表

内容类型 内容
原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自成都还,欲伐吴。诸葛亮谏曰:“不可。”先主不听,遂出兵。至夷陵,为吴将陆逊所败,退至白帝城,病甚。
翻译 章武三年春天,刘备从成都返回,打算讨伐东吴。诸葛亮劝谏说:“不能这样做。”但刘备没有听从,于是出兵。到了夷陵,被东吴将领陆逊击败,退到白帝城,病情加重。
注释 - 章武:刘备的年号,指公元221年至223年。
- 先主:即刘备,蜀汉开国皇帝。
- 夷陵:今湖北宜昌一带,是三国时期重要战场。
- 陆逊:东吴名将,曾于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
- 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奉节,是刘备托孤之地。

三、历史背景简述

章武三年(223年),是蜀汉政权建立后的第三年,也是刘备去世前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刘备因关羽被杀而执意伐吴,虽有诸葛亮等人的劝阻,但他仍坚持出兵,最终导致夷陵之战惨败。此战不仅使蜀汉元气大伤,也加速了刘备的死亡,为后来刘禅继位埋下伏笔。

四、文章意义与启示

《章武三年春》虽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反映了古代政治决策中的矛盾与代价。它提醒后人,在面对重大抉择时,应多听取不同意见,避免因一时情绪或意气用事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同时,文中也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以及刘备作为一位君主的果断与固执,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文的历史价值或语言特色,可结合《三国志》《后汉书》等相关史料进行深入分析。

以上就是【章武三年春原文及翻译及注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