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孔文举年十岁翻译】一、
《世说新语·孔文举年十岁》是南朝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东汉末年的名士孔融(字文举)年仅十岁时的机智与才思。故事通过他与父亲的朋友陈韪的对话,展现了他早慧的性格和超凡的逻辑思维能力。
孔融在十岁时便能以巧妙的语言反驳陈韪的嘲讽,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与胆识。这则故事不仅体现了孔融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学与礼仪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道理,提醒人们不要以年龄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孔文举年十岁,聪慧过人。 |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就显示出非凡的聪明才智。 |
| 父友姓陈,尝问曰:“卿何以不作赋?” | 他的父亲的朋友姓陈,曾经问他:“你为什么不写赋?” |
| 文举答曰:“文采未及,安敢作赋?” | 孔文举回答说:“我的文采还比不上别人,怎么敢写赋呢?” |
| 陈曰:“汝年尚幼,何得此言?” | 陈说:“你年纪还小,怎么能这样说?” |
| 文举曰:“昔者仲尼少而好礼,今吾虽幼,亦知敬。” | 孔文举说:“从前孔子小时候就懂得礼仪,我现在虽然年幼,但也知道尊敬。” |
| 陈惭而退。 | 陈感到羞愧,便退下了。 |
三、简要分析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融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善于应对,面对长辈的质疑,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用孔子的例子来回应,既表达了自己对礼仪的尊重,又巧妙地化解了对方的讽刺。这种机智的表现,正是他日后成为一代名士的重要基础。
此外,这段故事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礼”与“才”的高度重视。孔融虽年幼,但已深谙礼仪之道,体现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修养。
四、结语
《世说新语·孔文举年十岁》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不仅展示了孔融的才华与风度,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成长、智慧与礼仪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并不取决于年龄,而在于其内在的修养与智慧。
以上就是【世说新语孔文举年十岁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