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粘虫】粘虫,又称夜蛾、麦粘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它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学名 Mythimna separate(以前称为 Pseudocentrodes separate)。粘虫具有较强的迁飞能力,常在春秋季节大规模发生,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
一、粘虫的基本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粘虫、夜蛾、麦粘虫 |
| 学名 | Mythimna separate(旧称 Pseudocentrodes separate) |
| 分类 | 鳞翅目 夜蛾科 |
| 别名 | 麦粘虫、草螟、行军虫 |
| 主要寄主 | 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 |
| 发生时间 | 春季和秋季,尤其是4-6月和9-10月 |
| 危害方式 | 幼虫啃食叶片,严重时可将整片叶子吃光 |
| 生长环境 | 湿润、温暖的农田环境 |
| 防治方法 | 药剂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
二、粘虫的危害与特点
粘虫幼虫俗称“行军虫”,因其群集迁移、食量大、破坏性强而得名。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隐藏在植株下部或土壤中。当种群数量激增时,可以成群结队地移动,对大面积农田造成毁灭性打击。
粘虫的繁殖能力强,一只雌虫可产卵数百粒,且幼虫发育快,世代周期短。因此,在适宜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威胁。
三、如何识别粘虫?
1. 成虫:体长15-20毫米,灰褐色,前翅有深色斑纹。
2. 幼虫:体长可达30毫米,颜色多为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头部较尖,有黑色斑点。
3. 蛹:呈椭圆形,黄褐色,藏于土中。
四、粘虫的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
- 适时播种,避开粘虫高峰期。
2. 物理防治:
- 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 设置防虫网,减少幼虫侵入。
3. 化学防治:
- 常用药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甲维盐等;
- 注意轮换用药,防止抗药性产生。
4. 生物防治:
- 引入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
- 使用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农药。
五、总结
粘虫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农业害虫,尤其在春秋季容易暴发。了解其生活习性、识别特征及防治方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农民应结合多种防治手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以上就是【什么是粘虫】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