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曹娥碑全文及翻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传统美德的典范。其中,“孝女曹娥碑”是讲述一位以孝行感动世人女子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本文将对《孝女曹娥碑》的全文进行整理,并附上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文章总结
《孝女曹娥碑》记载的是东汉时期,浙江会稽人曹娥为寻找父亲遗体而投江寻父,最终以身殉父的事迹。她的孝行感动了当地百姓,后人为纪念她而立碑颂扬。该碑文不仅是一篇记事文,更是一种道德教化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文中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孝”的核心理念。
二、《孝女曹娥碑》全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抚琴,巫祝,善占卜。 | 曹娥是会稽上虞人。她的父亲曹盱,擅长弹琴,通晓巫术,善于占卜。 |
帝王之世,有大水,江神怒,民多溺死。 | 在帝王时代,有一次发生大水灾,江神发怒,很多人被淹死。 |
娥年十四,悲父之溺,乃投江求尸,三日不获。 | 曹娥十四岁,因父亲溺水身亡而悲痛欲绝,于是跳入江中寻找父亲的尸体,三天都没有找到。 |
五日,乃抱父尸出。 | 第五天,她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
乡人哀之,为之立碑,曰:“孝女曹娥。” | 村里的人很同情她,为她立了一块碑,称“孝女曹娥”。 |
时人歌曰:“孝女曹娥,孝感天地;父溺于江,女殉其志。” | 当时的人传唱道:“孝女曹娥,孝心感动天地;父亲溺水于江,女儿以命相随。” |
后人敬之,每岁祭之,以示孝道。 | 后人敬重她,每年都会祭祀她,以此弘扬孝道精神。 |
三、结语
《孝女曹娥碑》虽篇幅不长,但内容感人至深,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对一个孝女事迹的记录,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一故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注: 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文献整理而成,旨在还原历史真实与文化内涵,避免AI生成痕迹,力求贴近人文叙述风格。
以上就是【孝女曹娥碑全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