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十三注释】《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记载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人的言行轶事,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其中“德行第一十三”是《世说新语》中“德行”篇的第十三则故事,主要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道德修养、个人操守以及家庭伦理的重视。
本篇通过简短的故事展现了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对“德”的理解与实践,体现了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深刻影响。以下是对“德行第一十三”的原文、译文及注释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与译文
原文 | 译文 |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欲相买,曰:“卿东来,故应有大仪。”恭曰:“不,我无此物。”大曰:“何以不言?”恭曰:“我亦无此物。” |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想买他东西,说:“你从东方来,应该有些贵重的东西。”王恭说:“没有,我没有这些东西。”王大问:“为什么不说?”王恭回答:“我也没有这些东西。” |
二、注释与解析
内容 | 解析 |
王恭 | 南朝名士,以清廉自持著称,其言行常被后人视为道德典范。 |
王大 | 可能为王忱,也是当时的名士,与王恭交好。 |
“大仪” | 指贵重的物品或礼器,象征身份与地位。 |
“我亦无此物” | 表现出王恭的谦逊与诚实,不虚张声势,也不刻意炫耀。 |
主题 | 此则故事强调“德行”中“诚实”与“谦逊”的重要性,体现士人不慕虚荣、重德轻财的价值观。 |
三、总结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十三》虽篇幅简短,但内涵深刻,通过王恭与王大的对话,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对于“德”的追求与实践。他们注重内在修养,不以外在财富或地位为重,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精神风貌。
此则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肯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德行”的高度重视。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需要注重道德修养,保持真诚与谦逊,避免浮华与虚伪。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篇目 |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十三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主题 | 德行、诚实、谦逊、不慕虚荣 |
人物 | 王恭、王大(可能为王忱) |
核心思想 | 强调士人应以德为本,不虚夸、不炫耀 |
历史背景 | 魏晋时期,士人阶层重视道德修养与人格操守 |
文学价值 | 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反映当时社会价值观 |
如需进一步探讨《世说新语》其他篇章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十三注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