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成语解释】“洛阳纸贵”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作品非常受欢迎,以至于书籍、文章等被大量传抄,导致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飙升。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作品的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高度追捧。
一、成语来源
“洛阳纸贵”最早见于《晋书·左思传》。故事讲述的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创作了《三都赋》,这篇作品文辞华丽、内容丰富,一经传出,便引起轰动。人们争相传抄,使得洛阳地区的纸张价格大涨,因此得名“洛阳纸贵”。
二、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洛阳纸贵 |
拼音 | luò yáng zhǐ guì |
出处 | 《晋书·左思传》 |
释义 | 比喻作品风行一时,流传广泛,需求大增,导致纸张价格上涨。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传播。 |
近义词 | 洛阳纸贵、脍炙人口、风靡一时 |
反义词 | 鲜为人知、无人问津、默默无闻 |
三、成语使用场景
1. 文学评论:如:“这部小说情节紧凑,语言生动,可谓洛阳纸贵。”
2. 市场现象:如:“这款新手机上市后,销量爆棚,简直是洛阳纸贵。”
3. 文化影响:如:“他的画作在艺坛掀起热潮,堪称洛阳纸贵。”
四、延伸理解
“洛阳纸贵”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象征。它反映出古代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也说明了优秀的作品能够超越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现代,“洛阳纸贵”也被用来形容某些热门产品或事件引发的社会关注与抢购热潮。
五、总结
“洛阳纸贵”源于历史典故,寓意深刻,常用于形容作品广受欢迎、流传甚广的现象。它不仅是文学上的赞誉,更是对创作者才华和作品价值的高度肯定。通过了解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的精髓,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上就是【洛阳纸贵成语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