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仁取义是什么意思】“成仁取义”是一个源自儒家思想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为了正义、道义或更高的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成仁”指的是实现仁德,追求道德上的完善;“取义”则是指为了道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因此,“成仁取义”不仅是一种人生选择,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成仁取义的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字面解释 | 成就仁德,追求道义 |
深层含义 | 为了道义和正义,甘愿牺牲生命 |
精神内涵 | 崇高的道德信念与牺牲精神 |
应用场景 | 表扬为正义、国家、民族而牺牲的人 |
二、成仁取义的历史人物举例
人物 | 背景 | 成仁取义的表现 |
文天祥 | 南宋抗元名将 | 被俘后拒绝投降,写下《正气歌》,最终英勇就义 |
岳飞 | 北宋抗金英雄 | 忠君报国,却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 |
林觉民 | 辛亥革命烈士 | 写下《与妻书》,为革命献身 |
三、现代意义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成仁取义”虽然不再强调以生命为代价,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是非抉择时,坚守道德底线,勇于担当责任,不为私利所动,不为强权所屈。
无论是职场中的诚信,还是生活中的正义感,都可以体现“成仁取义”的精神。它不仅是历史人物的专属,更是每一个普通人可以践行的价值观。
四、结语
“成仁取义”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思考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心中有道义,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