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7单元最后一分钟课文】《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历史的回顾。本文以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时刻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这一刻的心情、动作和情感变化。
一、课文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写香港回归的那一刻,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国家尊严的自豪感,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主要
- 描写的是1997年6月30日到7月1日之间,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刻。
- 文章以“最后一分钟”为标题,象征着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回归中国怀抱的最后时刻。
-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如钟声、国旗升起、人们的欢呼等,渲染出庄重而激动的氛围。
-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统一的期盼与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写作特点:
- 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
- 多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增强画面感。
- 通过时间的推移,层层递进地展现情绪的变化。
二、课文知识点归纳(表格形式)
项目 | 内容 |
课文名称 | 最后一分钟 |
作者 | 邓小平(注:实际作者为李少白)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
单元 | 第七单元 |
课文类型 | 记叙文/抒情散文 |
写作时间 | 1997年 |
背景 | 香港回归祖国 |
主要人物 | 无具体人物,以群众为主角 |
中心思想 | 表达对祖国统一的热爱与对历史时刻的铭记 |
写作手法 | 比喻、拟人、细节描写、情感渲染 |
关键词句 | “最后一分钟,是胜利的时刻”、“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
学习目标 | 理解课文情感,体会爱国情怀,掌握描写方法 |
三、教学建议
1. 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与情感。
2. 情感体验: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激发爱国热情。
3. 写作指导: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方式,尝试写一段自己的“重要时刻”。
4.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历史资料或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结语:
《最后一分钟》不仅是一篇优美的课文,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这篇文章,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国家的尊严与人民的团结,培养对祖国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