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高犒师的成语解释】“弦高犒师”是一个源自《左传》的历史典故,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在国家危难之际,以智慧和勇气保护国家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国家或集体面临危机时,个人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支持、帮助国家或集体的行为。
一、成语来源与背景
“弦高犒师”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讲的是秦晋两国在崤之战前,秦国派兵偷袭郑国,但被郑国商人弦高识破。弦高没有直接报警,而是假扮郑国使者,带着牛羊去犒劳秦军,以此拖延时间,使郑国得以提前备战,避免了被袭击的命运。
二、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弦高犒师 |
拼音 | xián gāo kào shī |
出处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含义 | 指在国家或集体遭遇危机时,有人主动出面,用实际行动加以援助或延缓危机发生。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个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具有爱国精神或责任感。 |
近义词 | 知难而进、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
反义词 | 袖手旁观、漠不关心、冷眼旁观 |
三、成语寓意与启示
“弦高犒师”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责任担当:弦高虽为商人,但在国家危急时刻,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主动承担责任。
2. 智慧应对:面对强大的敌人,弦高没有硬碰硬,而是用智谋化解危机。
3. 爱国情怀:他的行为虽然出于自保,但最终却间接保护了国家,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意识。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弦高犒师”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职场、社会还是国家层面,当遇到困难或危机时,都需要有敢于担当、勇于行动的人。这种精神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考验,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
五、总结
“弦高犒师”这一成语,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事件,也传递了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它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一个人的行动可以改变局势,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弦高的精神,在面对挑战时,勇敢站出来,尽自己的一份力。
以上就是【弦高犒师的成语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