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得周郎顾时时误弦典故】“为得周郎顾,时时误弦”是一句出自古代文学的典故,常被用来形容女子为了博得心上人(尤其是才子)的注意而刻意表现自己,甚至不惜做出一些看似“出格”的举动。此典故源自唐代诗人张祜的《听筝》一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弦。”后人将此句引申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带有调侃与浪漫色彩。
一、典故来源
“为得周郎顾,时时误弦”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听筝》:
> “金粟罗裙,轻歌细语,欲得周郎顾,时时误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弹筝时,因想引起周郎的注意,故意弹错音符,以期引起他的关注。这里的“周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因此,“周郎”也常被用来代指有才华的男子。
二、典故含义
该典故主要表达了以下几层含义:
含义 | 解释 |
情感追求 | 女子为了吸引心仪对象的注意,采取一些巧妙的方式,甚至略带“作”的成分。 |
才情展示 | 弦外之音,暗示通过艺术形式(如音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
略带调侃 | 表达一种略带戏谑的态度,既显示了对爱情的执着,又透露出一丝无奈或幽默。 |
三、文化影响
“为得周郎顾,时时误弦”这一典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被多次引用和化用,成为描写爱情、才情与情感互动的经典意象。
文学作品 | 使用情况 | 说明 |
《全唐诗》 | 张祜《听筝》 | 最初出处,描述女子弹筝求爱的情景 |
宋词 | 多有化用 | 如晏殊、柳永等词人曾借用此意象表达爱情心理 |
明清小说 | 常见于才子佳人题材 | 如《西厢记》《红楼梦》等作品中均有类似情节描写 |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为得周郎顾,时时误弦”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常用于描述:
- 在感情中,一方为了吸引对方注意,会做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事情;
- 在职场或社交场合中,为了引起他人关注,可能采取一些“制造话题”的方式;
- 有时也用于自嘲,表示自己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按常理出牌”。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张祜《听筝》 |
原文 |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弦” |
含义 | 女子为博得才子注意,故意弹错琴弦 |
文化意义 | 表达爱情中的巧思与才情 |
现代应用 | 描述情感互动、社交策略、自我调侃 |
作者 | 张祜(唐代) |
诗歌类型 | 七言绝句 |
结语:
“为得周郎顾,时时误弦”不仅是古代文学中一段优美的爱情描写,更是对人性情感的一种深刻刻画。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爱情与认可的过程中,或许需要一点“不按常理”的智慧,但更应保持真诚与本心。
以上就是【为得周郎顾时时误弦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