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字成语有哪些】“苟”是一个在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字,常用于成语中,表达一种态度或行为方式。它多带有贬义,如“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等。下面将对含有“苟”字的成语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一、总结
“苟”在成语中通常表示“马虎、随便、勉强、暂时”等意思,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认真、不负责的态度。这类成语多用于批评或讽刺,强调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含“苟”字的成语及其释义: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含义 | 出处/示例 |
苟且偷生 | 指只顾眼前的生存,不顾将来,没有远大志向 | 《后汉书·王符传》:“苟且偷生,不如死节。” |
苟延残喘 | 比喻勉强维持生命 | 《宋史·张纲传》:“虽有良药,亦不能苟延残喘。” |
苟全性命 | 苟且保全性命 | 《三国志·诸葛亮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苟合取容 | 指为了迎合别人而妥协 | 《左传·昭公二十年》:“小人苟合取容,君子务本。” |
苟活人间 | 指勉强活着,没有追求 | 现代常用语,形容生活无目标 |
苟且塞责 | 指敷衍了事,不认真负责 | 《明史·刘基传》:“若以苟且塞责,则非吾所愿也。” |
苟言苟行 | 指言行随便、不严肃 | 《荀子·儒效》:“苟言苟行,是谓小人。” |
苟简从事 | 指办事草率、不细致 | 《清史稿·徐世昌传》:“凡事苟简从事,终难成事。” |
三、结语
“苟”字成语多带有贬义,反映了古人对敷衍、不负责任行为的批判。虽然这些成语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历史或批评性语境中仍具有一定的表达意义。了解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和行为的评价标准。
如果你对某个成语的具体用法或出处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查阅相关典籍或资料。
以上就是【苟字成语有哪些】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