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描写的是谁】一、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敬仰与惋惜之情。
诗句中的“江流石不转”指的是位于四川奉节的“八阵图”遗址,相传为诸葛亮所布,虽经岁月洗礼,仍屹立不倒;“遗恨失吞吴”则暗指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原、吞并东吴的宏愿,留下遗憾。
因此,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诸葛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后人敬仰的智慧象征。杜甫通过此诗,既赞颂了诸葛亮的才智与忠诚,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二、表格展示
诗句 | 出处 | 描写对象 | 内容解析 |
江流石不转 | 杜甫《八阵图》 | 诸葛亮 | 描写八阵图遗迹,表现其稳固不移,象征诸葛亮的智慧与功业 |
遗恨失吞吴 | 杜甫《八阵图》 | 诸葛亮 | 表达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惋惜,体现其未竟之志 |
三、补充说明
“江流石不转”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水流不动,而是形容八阵图遗址历经江水冲刷却依然屹立,寓意诸葛亮的智慧与功绩历久弥坚。“遗恨失吞吴”则从历史角度出发,指出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最终未能实现吞并东吴、一统天下的理想,成为千古遗憾。
杜甫在诗中借古抒怀,既是对诸葛亮的追思,也是对国家兴亡、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因此,“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一联,是杜甫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高度概括与深情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