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相生律计算过程】五度相生律是古代中国和西方音乐理论中一种重要的音律体系,主要用于确定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频率比例关系。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连续的纯五度(即频率比为3:2)进行推算,从而生成完整的音阶结构。以下是对五度相生律计算过程的总结与表格展示。
一、五度相生律的基本原理
五度相生律的核心思想是:从一个基音开始,通过不断向上或向下进行纯五度(频率比为3:2)的推导,依次生成其他音高。这种方法在古代用于构建音阶,尤其在中国古代乐律中被称为“三分损益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五度相生律并非完全等分音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定的音差问题,例如“十二平均律”中的“狼音”现象。
二、计算步骤说明
1. 选择起始音:通常以C音作为起始音,频率设为1(或任意基准频率)。
2. 向上五度推算:每次乘以3/2,得到下一个音。
3. 向下五度推算:每次乘以2/3,得到低音。
4. 调整八度:若频率超过2,则除以2;若低于1,则乘以2,使其落在同一八度内。
5. 生成音阶:将所有音频按升序排列,形成一个完整的音阶。
三、五度相生律计算表(以C为基音)
音名 | 频率比(相对于C) | 计算方式 |
C | 1 | 基音 |
G | 3/2 | C × 3/2 |
D | 9/8 | G × 3/2 = (3/2) × (3/2) = 9/4 → 9/8(调至八度内) |
A | 27/16 | D × 3/2 = (9/8) × (3/2) = 27/16 |
E | 81/64 | A × 3/2 = (27/16) × (3/2) = 81/32 → 81/64(调至八度内) |
B | 243/128 | E × 3/2 = (81/64) × (3/2) = 243/128 |
F | 2/3 | C × 2/3 = 2/3 |
C | 4/3 | F × 3/2 = (2/3) × (3/2) = 1 → 4/3(调至八度内) |
G | 3/2 | C × 3/2 = 3/2 |
D | 9/8 | G × 3/2 = 9/8 |
A | 27/16 | D × 3/2 = 27/16 |
E | 81/64 | A × 3/2 = 81/64 |
> 注:表中部分音可能重复出现,但它们在不同八度中具有不同的音高意义。
四、五度相生律的特点
- 优点:
- 纯五度音程准确,音色和谐。
- 在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中广泛应用。
- 缺点:
- 音程不完全等分,导致某些音程(如大三度)不够准确。
- 十二个音之间无法完美闭合,产生“狼音”。
五、总结
五度相生律是一种基于纯五度关系的音律体系,通过不断向上或向下进行五度推算,可以生成多个音高。虽然在实际演奏中存在一定的音差问题,但它在古代音乐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上述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度相生律的计算过程及各音的频率比关系。
以上就是【五度相生律计算过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