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语碧落指的是什么】“碧落”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出现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它并非一个常见的日常用语,但其意蕴深远,常用来描绘高远、空旷或神秘的境界。本文将对“碧落”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出处、含义及使用场景。
一、
“碧落”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的“碧落”指的是天空,尤其是极高的天空,象征着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常被引申为仙境或极高的空间。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碧落”多用于描绘超凡脱俗的意境,如描写仙人、梦境、高远的自然景观等。它不仅具有空间上的广阔感,还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常与“黄泉”相对,表示天地之间的界限。
此外,“碧落”有时也被用来形容一种清朗、宁静的环境,尤其是在诗词中,借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碧落 |
出处 | 唐代 白居易《长恨歌》 |
原意 | 指天空,尤指极高的天空 |
引申义 | 1. 神仙居住的地方 2. 超凡脱俗的境界 3. 高远、空旷的空间 |
文学用途 | 常用于诗词中,描绘仙境、梦境、自然景观等 |
道教色彩 | 有浓厚的道教意味,象征天界 |
使用场景 | 诗歌、文学作品中,表达高远、神秘、超脱的情感 |
现代用法 | 较少直接使用,多作为文化典故引用 |
三、结语
“碧落”虽不常见于现代口语,但在古典文学中却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对空间的一种描述,更承载了古人对天地、神仙、自然的想象与向往。了解“碧落”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以上就是【古代成语碧落指的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