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荆轲原文及翻译】《刺客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古代几位著名刺客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本文将对《刺客列传·荆轲》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对应的白话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文章总结
《刺客列传·荆轲》讲述了战国时期燕国的刺客荆轲为报太子丹之恩,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的故事。虽然最终失败,但荆轲的忠诚与勇气被后人传颂。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刺客精神和士人的气节。
本篇内容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 荆轲的出身与背景
- 太子丹与荆轲的结识
- 荆轲接受刺秦任务的过程
- 刺秦行动的经过
- 荆轲的结局与影响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白话翻译 |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原本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了卫国。 |
游说诸侯,不得意,乃西入秦。 | 他游说各国诸侯,未能得志,于是西行进入秦国。 |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 | 燕国的太子丹,曾经在赵国做人质。 |
及政立为秦王,丹怨之。 | 等到嬴政即位为秦王,太子丹对他心生怨恨。 |
丹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 | 太子丹说:“秦王长得像蜂鸟,眼睛细长,胸脯突出,声音像豺狼。” |
吾闻之,‘见利而忘义,不仁;见危而不能,无勇。’ | 我听说,“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是不仁;遇到危险却不能挺身而出,是无勇。” |
吾欲使荆轲,可乎?” | 我想派荆轲去,可以吗? |
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愿为之。” | 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愿意去做。” |
于是,太子置酒,荆轲与高渐离饮于易水之上。 | 于是,太子设宴,荆轲和高渐离在易水边饮酒。 |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 高渐离击打筑琴,荆轲应和着歌唱,发出变徵的音调,众人都流泪哭泣。 |
于是,荆轲遂发。 | 于是,荆轲出发了。 |
至秦,秦王谓轲曰:“今有献燕之地图,燕王亲奉。” | 到了秦国,秦王对荆轲说:“现在有人献上燕国的地图,是燕王亲自奉上的。” |
荆轲取图,图穷而匕首见。 | 荆轲展开地图,地图展开后,匕首显现出来。 |
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持匕首揕之。 | 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向他。 |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 秦王大惊,自己跳起来,衣袖被撕裂。 |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逃跑。 |
卒惶急,不知所为。 | 最终秦王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
左右乃曰:“王负剑!” | 侍从们说:“大王把剑背在背上!” |
于是,秦王拔剑,击荆轲,断其左股。 | 于是,秦王抽出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 | 荆轲倒地后,举起匕首掷向秦王,没有命中。 |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乃自刎。 | 秦王再次攻击荆轲,荆轲身上有八处伤口,最后自刎而死。 |
三、总结
《刺客列传·荆轲》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精神象征。荆轲虽败,但他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司马迁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这个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通过以上原文与翻译的对照,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段历史,感受古代刺客的悲壮与豪情。
以上就是【刺客列传荆轲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