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郡国并行制名词解释

2025-08-27 17:57:23

问题描述:

郡国并行制名词解释,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7 17:57:23

郡国并行制名词解释】“郡国并行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行政区划与政治制度,主要存在于汉初至西汉中后期。该制度是秦代“郡县制”的延续与发展,同时保留了部分分封制的元素,形成了一种“郡”与“国”并存的行政体系。

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中央政府在地方上既设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又保留了一些诸侯王所统治的“国”。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稳定国家局势、安抚功臣和宗室,但也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

一、

定义:

郡国并行制是指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地方上既有由中央直接管理的“郡”,也有由诸侯王或宗室成员管理的“国”,形成的一种双重行政体系。

起源:

起源于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的郡县制,但在汉初为了巩固政权,刘邦在消灭异姓王后,分封同姓王,形成了郡国并行的局面。

特点:

- 郡由中央直接管辖,官吏由中央任命;

- 国由诸侯王世袭管理,享有较大自治权;

- 郡国之间权力不均,容易引发地方割据。

作用与影响:

- 初期有助于稳定政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后期因诸侯王势力膨胀,导致“七国之乱”等动乱;

- 最终促使汉武帝推行“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王势力。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内容说明
名称 郡国并行制
时期 主要盛行于西汉初期(汉高祖至汉武帝时期)
定义 地方行政分为“郡”与“国”两种类型,分别由中央和诸侯王管理
起源 源于秦代郡县制,汉初为巩固政权而引入分封制
结构 - 郡:中央直接管辖,设郡守、郡尉等官职
- 国:由诸侯王世袭管理,设相、太傅等
特点 - 郡国并存,权力不均
- 诸侯王拥有较大自治权
- 易引发地方割据
代表事件 “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
影响 - 初期有利于稳定政权
- 后期引发动乱,推动中央集权强化
结局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王势力,最终废除分封制,恢复纯郡县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郡国并行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它反映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治理模式的发展轨迹。

以上就是【郡国并行制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