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和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规范应收账款的管理流程,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降低坏账风险,特制定本《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办法旨在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责,确保企业资金安全,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销售、合同执行及财务核算的相关业务部门。
二、管理原则
1. 权责分明:明确各业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
2. 及时跟进:对每一笔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款项按时回收。
3. 动态监控:定期对账龄结构进行分析,识别潜在风险。
4. 合理催收: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和账期情况,采取不同的催收策略。
5. 风险防范: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控制坏账发生率。
三、职责分工
1. 销售部门:负责客户信用评估,签订合同时明确付款条件,并及时提供销售发票及发货单据。
2. 财务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登记、核对、催收及账务处理,定期编制应收账款报表。
3. 法务部门:协助处理逾期账款的法律事务,必要时提起诉讼或仲裁。
4. 审计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提出改进建议。
四、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1. 合同签订阶段:销售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付款方式、付款期限及违约责任。
2. 发货与开票阶段:业务部门在完成发货后,应及时开具发票并交由财务部门入账。
3. 账款跟踪阶段:财务部门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提前向客户发送付款提醒。
4. 催收阶段:对于逾期未付款项,由销售部门牵头进行催收,必要时由法务介入。
5. 坏账处理阶段:对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按公司规定程序进行核销处理。
五、账龄分析与预警机制
财务部门应每月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将账款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类,并根据账龄长短设定不同级别的预警机制。对于超过一定期限的账款,需上报管理层并启动专项处理流程。
六、信用管理
公司应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确定其信用额度和付款条件。对于新客户或信用状况不佳的客户,应采取预付款、分期付款或担保等方式降低风险。
七、考核与奖惩
公司将应收账款管理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对按时回款、减少坏账的部门给予奖励;对因管理不善导致坏账发生的部门,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八、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财务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本办法的各项规定,确保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通过严格执行本办法,公司将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