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陌生人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判断力,学会在遇到陌生人的诱惑时保持冷静并拒绝。
3.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感,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
活动准备:
- 故事绘本《不跟陌生人走》
- 视频片段(关于陌生人诱骗的小故事)
- 图片若干(如陌生人在幼儿园门口等待的情景、小朋友独自外出时的情况等)
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
- 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情境:有一天,小明在公园里玩耍,突然有一个不认识的叔叔走过来对他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他让我来接你回家。”小明该怎么办呢?
- 提问:“如果你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2. 展开部分
- 分享绘本《不跟陌生人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以及主人公是如何处理与陌生人的接触的。
- 播放视频片段,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陌生人的警惕性认识,并讨论视频中的行为是否正确。
- 展示图片,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3. 实践部分
- 模拟情境练习:教师扮演陌生人,尝试接近幼儿,观察幼儿的反应,并给予指导。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强化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4. 总结部分
- 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强调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 引导幼儿记住父母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寻求帮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模拟情境练习环节,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展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然而,也有个别孩子显得有些紧张,这表明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时仍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还让他们学会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