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创作中,通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它打破了传统感官界限,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相互交融,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通过将嗅觉(清香)与听觉(歌声)相结合,生动地描绘了荷香在微风中的飘逸与朦胧,让读者不仅闻到了荷香,还仿佛听到了那悠远而柔和的旋律。
通感的运用不仅能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当我们在阅读或欣赏文学作品时,遇到通感手法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明确通感的具体形式,是将哪种感官转化为另一种感官;其次,理解这种转化如何服务于主题思想,是否有助于深化情感表达;最后,体会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所营造出的独特意境和氛围。
掌握通感的作用及求答题方法,对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解答相关题目时,我们首先要准确识别文中是否存在通感现象,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具体作用,同时注意联系整体内容探讨其对全文情感基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通感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