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苟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一、
这句诗原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愿意付出生命,怎么会因为个人的祸福而退缩?它展现了林则徐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该诗句体现了以下几点:
- 忠诚报国:无论身处何境,始终心系国家。
- 无私奉献:为了国家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利益。
- 无畏精神: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退缩。
- 责任感强:以国家为重,勇于承担责任。
二、核心思想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原文 | 苟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
释义 |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愿付出生命,怎会因个人的祸福而退缩? |
主题 | 爱国精神、责任担当、无私奉献 |
情感色彩 | 坚定、悲壮、崇高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
人物形象 | 林则徐——忠贞不渝、舍生取义的爱国者 |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再面临林则徐所处的动荡时代,但“苟利于国家生死以”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科研工作者、教育者,还是普通公民,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这种精神也提醒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只有每个人都肩负起责任,国家才能不断进步。
四、结语
“苟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奋斗。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