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意思】一、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这句诗以神话人物刑天为题材,表达了对不屈精神和坚定意志的赞美。
刑天是古代神话中一位勇猛无畏的战神,虽被黄帝斩首,仍不屈服,以乳为目、脐为口,继续与天争斗。陶渊明借用这一形象,抒发了自己对理想、信念和抗争精神的执着追求。
“刑天舞干戚”描述的是刑天手持武器(干戚)奋勇战斗的情景;“猛志固常在”则强调他那永不磨灭的斗志和决心。整句诗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坚持自我、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的敬仰。
二、表格解析
词语/短语 | 含义解释 | 背景来源 |
刑天 | 上古神话中的战神,因与黄帝争斗而被斩首,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 | 《山海经》 |
舞干戚 | “干”为盾,“戚”为斧,刑天手持武器奋力战斗的形象。 | 神话故事 |
猛志 | 坚定的意志、不屈的斗志,代表一种面对困境仍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 诗人情感投射 |
固常在 | 表示这种意志始终存在,不会因失败或挫折而消失。 | 体现诗人对理想的坚守 |
出处 |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借古喻今,表达对坚毅精神的赞颂。 | 东晋文学作品 |
三、延伸理解
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虽归隐田园,但内心仍怀有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不仅是对神话英雄的歌颂,更是他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写照。他虽远离尘世,但并未放弃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这种精神与刑天的不屈相呼应。
这句诗也常被后人引用,用以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信念,不轻言放弃。它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奋斗与坚持的重要象征。
四、结语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绝境,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勇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