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的原文和译文】“高山仰止”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辖》。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对道德、学问或成就极高之人的钦佩与向往。以下是对“高山仰止”的原文、译文以及相关背景的总结。
一、原文与译文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高山仰止 |
出处 | 《诗经·小雅·车辖》 |
原文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译文 | 比喻对高尚品德的敬仰,如同仰望高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又如走在宽广的大路上,虽难全行,仍愿前行。 |
含义 | 表达对高尚人格、道德楷模的敬仰与追求,强调精神上的崇敬与向往。 |
二、原文解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中的诗句: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这句诗原本是描写对贤人君子的赞美与敬仰,后来被引申为对道德、智慧和人格的推崇。其中,“高山”象征着高远、不可企及的境界,“仰止”表示仰望、敬仰;“景行”意为光明正大的道路,“行止”则是行走、遵循之意。
整句话的意思是:即使高山难以攀登,仍愿仰望;即便大路遥远,仍愿前行。它表达了一种对理想、道德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高山仰止”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赞美他人:用于表达对某位德高望重者或杰出人物的敬佩。
2. 自我激励:鼓励自己向更高目标努力,追求卓越。
3. 文学创作:常出现在诗歌、文章中,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化底蕴。
四、总结
“高山仰止”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高山时,虽然可能无法立刻抵达顶峰,但只要心怀敬仰、不断前行,终将有所收获。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高山仰止”的文化内涵与现实价值,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到生活与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