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是什么意思】“枯木逢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在经历长时间的沉寂或衰败之后,突然迎来了转机、希望或新的生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枯死的树木在春天重新焕发生命力的情景,寓意着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有可能迎来新的开始。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枯木逢春 |
拼音 | kū mù féng chūn |
出处 | 出自《西游记》第七十六回:“老孙虽是妖精,却也有几分道行,今日得遇圣僧,真是枯木逢春。” |
字面意思 | 枯萎的树木在春天里重新长出新芽,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到来。 |
引申意义 | 比喻人或事物在困境中重新获得生机、机会或成功。 |
二、成语用法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用于人 | 他虽然失业多年,但最近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真可谓是“枯木逢春”。 |
用于企业 | 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经过改革后,终于走出了低谷,可谓“枯木逢春”。 |
用于自然 | 原本荒废的果园,在农人的精心照料下,如今又开满了花,真是“枯木逢春”。 |
三、成语感情色彩
- 褒义词:表示积极向上的转变,带有希望和鼓励的意味。
- 适用对象:广泛适用于人、事、物等不同领域。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东山再起、否极泰来、绝处逢生 |
反义词 | 风雨飘摇、江河日下、一蹶不振 |
五、总结
“枯木逢春”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无论当前处境多么艰难,只要坚持努力,就有可能迎来转机。这种精神在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命运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传递积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