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经典的诗词流传至今,其中张九龄所作的《望月怀远》便是其中之一。这首诗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最为人熟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全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句“海上生明月”,描绘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景。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象征着团圆与希望。接下来“天涯共此时”,则点出了诗人身处异地,却能与远方亲人共享同一轮明月的美好意境。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象的壮观,更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亲人的深深牵挂。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态。“怨遥夜”道出了对漫长夜晚的无奈,“竟夕起相思”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彻夜难眠、思绪万千的状态。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为了欣赏这满屋清辉,熄灭蜡烛后独自一人伫立窗前的情景。“怜光满”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觉露滋”则暗示了时间的悄然流逝。
最后一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感叹无法将这满手的月光赠予远方的亲人,只能寄希望于梦境中与他们相见。这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望月怀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它不仅仅是一首咏月怀人的佳作,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亲情、友情以及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当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那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浓浓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