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下雨了(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感受雨天的趣味和美感。
2. 通过故事、图片、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3.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对下雨的感受和想象,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下雨的图片或视频、雨伞模型、小动物头饰(如小猫、小狗、小兔等)。
2. 环境布置:在教室中布置一些雨天的元素,如雨滴贴纸、雨声录音等。
3. 材料准备:画纸、彩笔、小雨伞道具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柔的雨声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如“我在外面玩的时候下过雨”“我看到天空乌云密布”。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出示下雨的图片,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
“有一天,天空突然变得灰蒙蒙的,接着‘哗啦啦’下起了雨。小动物们纷纷跑回家,小猫撑着小伞,小狗拿着雨衣,小兔子躲在树叶下。它们一边躲雨,一边说:‘下雨真有趣!’”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躲雨的?”
3. 语言互动(10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发小动物头饰,让幼儿模仿小动物说话。
例如:
- 小猫说:“我有一把漂亮的雨伞。”
- 小狗说:“下雨了,我要穿上我的雨衣。”
- 小兔子说:“雨点像小珍珠一样掉下来。”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给予积极反馈。
4. 儿歌学习(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简单的儿歌《下雨了》:
> 下雨了,下雨了,
> 小鸟飞回家,
> 小猫撑伞走,
> 大地喝雨水,
> 我们一起笑。
引导幼儿边拍手边跟唱,增强语言节奏感。
5. 想象绘画(10分钟)
请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下雨天”,可以是雨中的小动物、雨伞、彩虹等。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如:“我画了一只小猫在下雨天撑伞。”
四、延伸活动:
1. 在区域角设置“雨天体验区”,提供雨伞、雨衣、水盆等材料,让幼儿模拟雨天情境。
2.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儿歌和故事,增强亲子互动。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下雨”为主题,结合语言表达、故事讲述、儿歌学习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贴近生活的场景设计,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六、注意事项:
1. 注意控制课堂节奏,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
2. 对于语言表达较弱的幼儿,应给予更多鼓励和引导,增强其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