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天门山》教学实录、说课设计】一、教学背景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经典的一篇古诗。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朗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 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所表达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视频、配乐朗诵等)
-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朗读、圈画生字、初步理解诗句)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天门山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山峰、江水、船只等元素,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首描写天门山的古诗——《望天门山》。”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与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生字词,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进行认读与书写指导。
4. 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第三环节:精读品析(20分钟)
1. 逐句解析
- “天门中断楚江开”,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天门”“楚江”的含义。
- “碧水东流至此回”,让学生想象水流奔腾的景象。
- “两岸青山相对出”,引导学生用动作模仿“相对出”的姿态。
- “孤帆一片日边来”,启发学生想象一艘小船从远处驶来的画面。
2. 合作探究
-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
-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望天门山》的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创作一幅画,或者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天门山”。
3. 教师展示优秀作品,给予肯定与鼓励。
第五环节: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魅力在于其简洁的语言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意境。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 背诵《望天门山》
- 为家长朗读并讲解诗意
- 查阅李白其他诗作,尝试阅读
六、说课设计
在本次教学中,我以“感受诗意,体验美感”为主线,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通过多媒体辅助、情境创设、朗读感悟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课堂充满活力与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较浅显,今后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张,个别环节可以更细致地展开。今后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效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古诗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