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扇见捐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秋扇见捐”是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失去价值后被抛弃、冷落的情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典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一、成语释义
秋扇见捐:字面意思是“秋天的扇子被丢弃”,比喻女子年老色衰后被丈夫抛弃,也可引申为人在失去利用价值后被冷落或遗弃。该成语多用于形容感情关系中的一方因不再受重视而被另一方所疏远或抛弃。
二、成语出处
“秋扇见捐”最早见于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
> “新裂似梅花,鲜彩如桃李。君王选女色,不问旧时情。妾有千金体,谁怜久弃捐?”
这首诗是班婕妤在汉成帝失宠后所作,借“秋扇”比喻自己昔日受宠,如今却被冷落。后来,“秋扇见捐”便成为形容被抛弃、遭冷落的典故。
另外,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也有类似表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虽然并非直接使用“秋扇见捐”,但同样表达了被遗忘、被抛弃的情感。
三、拼音与注音
- 秋扇见捐:qiū shàn jiàn juān
- 秋:qiū(第一声)
- 扇:shàn(第四声)
- 见:jiàn(第四声)
- 捐:juān(第一声)
四、典故来源
“秋扇见捐”最早出自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她原是汉成帝的妃子,才貌双全,深得宠爱。但随着赵飞燕姐妹入宫,班婕妤逐渐失宠,最终被冷落。她在诗中以“秋扇”自喻,感叹自己像秋天的扇子一样,一旦不再需要就被丢弃,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这一典故后来广泛流传,成为文学作品中描写女性被弃、情感失落的重要意象。
五、用法举例
1. 她年轻时曾是公司里的红人,如今年纪大了,便被领导“秋扇见捐”,不再重用。
2. 他曾经是老板的得力助手,但随着新人才的出现,他也成了“秋扇见捐”的对象。
3. 在感情中,如果一方只看重外貌,那么另一方迟早会被“秋扇见捐”。
六、延伸思考
“秋扇见捐”不仅适用于感情和职场,也常用于社会现象的批判。它提醒人们,不应只看表面价值,而应关注内在品质和长期贡献。同时,也警示人们要珍惜眼前人,避免因一时之利而忽视长久之情。
总之,“秋扇见捐”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现代生活中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面对情感、事业和人际关系时更加理性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