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孝绪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阮孝绪传》是记载南朝时期人物阮孝绪生平事迹的一篇文言文,出自《梁书·隐逸传》。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阮孝绪淡泊名利、崇尚节操、隐居不仕的高尚品格,体现了古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与道德修养的价值观。
一、原文节选:
>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少孤,母张氏教以《论语》《孝经》。年十二,通《五经》大义。性至孝,母病,尝废寝食,亲调药饵。及母卒,哀毁骨立,杖而后起。乡里称其孝。
> 好学不倦,每读书,必先焚香,然后览之。尝谓人曰:“吾所求者,非荣禄也,乃志节耳。”遂屏居山林,不交人事。时人或问之,对曰:“吾志在林泉,岂为世务哉?”
> 梁武帝闻其名,征为太子中庶子,辞不就。后屡召不至,终隐于钟山。
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阮孝绪幼年有何特点?
答:阮孝绪自幼聪慧,十二岁便通晓《五经》的大义,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悟性。
2. 阮孝绪为何被乡里称赞?
答:因为他对母亲极其孝顺,母亲生病时,他废寝忘食地照顾,并亲自调制药物;母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几乎因哀伤而毁损身体。
3. 阮孝绪的读书习惯是怎样的?
答:他读书前必定先焚香,表示对经典的尊重和虔诚。
4. 阮孝绪为什么拒绝朝廷的征召?
答:因为他志在山水之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高洁,不愿为官宦之事所累。
5. 文章表现了阮孝绪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文章刻画了一个孝顺、好学、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隐士形象,体现出他高尚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
三、译文: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他小时候父亲早逝,由母亲张氏教导他学习《论语》和《孝经》。十二岁时,他已经通晓《五经》的基本道理。他天性非常孝顺,母亲生病时,他常常彻夜不眠,亲自调制药剂。母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瘦得形销骨立,必须拄着拐杖才能站立。乡里人都称赞他的孝行。
他酷爱学习,从不懈怠。每次读书之前,必定先点燃香火,然后才开始阅读。他曾对别人说:“我所追求的,并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志向和节操。”于是他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世,不与外界交往。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回答说:“我的志向在于山水之间,怎么会为了世俗事务而奔波呢?”
梁武帝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担任太子中庶子,但他坚决推辞不去。后来多次征召,他始终没有出仕,最终隐居在钟山,过着清静的生活。
四、总结:
《阮孝绪传》通过对阮孝绪一生的简要叙述,展现了一个淡泊名利、重视德行、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形象。他不仅是一个孝子,更是一位有理想、有操守的士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