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踏步走与立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原地踏步走”和“立定”的基本动作要领,了解其在队列训练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组练习和纠错指导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原地踏步走”和“立定”的正确姿势与动作规范。
- 难点:动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做到整齐划一。
三、教学准备
- 教学场地:操场或室内体育馆
- 教学器材:口哨、标志桶(用于划分队列位置)
- 教学对象:小学中年级学生(建议为三年级)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走路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步伐?”
- 播放一段整齐队列行进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
- 教师进行“原地踏步走”与“立定”的动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
- 原地踏步走:上体正直,两臂自然摆动,两腿交替抬起与落下,脚尖点地。
- 立定:听到“立定”口令后,左脚向前半步,右脚迅速并拢,身体保持直立。
- 学生观察后,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前模仿,其他同学指出不足之处。
3. 分组练习(15分钟)
-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由组长带领进行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4. 巩固与展示(10分钟)
- 各小组轮流进行动作展示,教师给予点评与鼓励。
- 组织一次小比赛,看哪一组动作最标准、最整齐,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动作规范的重要性。
- 学生自评与互评,分享学习收获与体会。
-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如回家练习“原地踏步走”,并在家长面前展示。
五、教学反思
- 本节课通过直观示范、互动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
-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立定”动作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习。
- 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调整练习强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六、延伸活动建议
- 设计“队列小游戏”,如“听口令做动作”游戏,提高学生反应能力与注意力。
- 结合音乐节奏进行“踏步走”练习,增强动作的韵律感与趣味性。
结语
“原地踏步走”与“立定”是队列训练的基础动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以及纪律意识都有重要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与运动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