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非洲鼓教案中班教案】一、活动名称:
《独坐敬亭山》非洲鼓节奏体验
二、适用年龄:
中班幼儿(4-5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古诗《独坐敬亭山》,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节奏美。
2. 学习用非洲鼓模仿自然声音,尝试为古诗配乐,增强音乐感知能力。
3. 激发幼儿对传统诗词与节奏艺术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与表现力。
四、活动准备:
1. 非洲鼓若干(每人一个或两人共用一个)。
2. 古诗《独坐敬亭山》音频或教师朗诵录音。
3. 图片或视频素材:敬亭山、山水风景、古人独坐情景等。
4. 节奏图谱(简单图形表示不同节奏型)。
5. 轻柔的背景音乐(可选)。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敬亭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有什么?”
简单介绍李白与《独坐敬亭山》的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听赏古诗(5分钟)
播放《独坐敬亭山》的朗诵音频,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用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如“山静默,云飘动,一个人坐在山上,感到孤独但宁静”。
3. 节奏探索(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拍手、跺脚,感受节奏的快慢变化。
引导幼儿用非洲鼓模仿自然声音,如“滴答滴答”(雨声)、“哗啦哗啦”(流水声)、“咚咚”(山石声)等。
4. 配乐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简单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根据诗句内容选择合适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例如:
- “众鸟高飞尽”——用快速的节奏表现鸟儿飞走。
- “孤云独自闲”——用缓慢、悠长的节奏表现云朵飘动。
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表演展示(10分钟)
分组进行表演,一边朗诵古诗,一边用非洲鼓伴奏。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6. 小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表扬幼儿的表现。
提问:“今天我们用非洲鼓为古诗配乐,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的感受,并尝试用其他乐器模仿自然声音。
六、活动延伸:
1. 在音乐区投放更多打击乐器,供幼儿自由探索节奏。
2.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敬亭山”,并配上节奏。
3. 开展“古诗+音乐”主题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七、注意事项:
- 注意控制音量,避免影响幼儿听力。
- 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关注个别差异,给予适当引导。
-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非洲鼓掉落或碰撞。
八、反思与评价:
本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不仅让幼儿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之美,也增强了他们的节奏感与表现力。通过非洲鼓的使用,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