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局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及建议】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已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相关部署,我局紧紧围绕“清洁村庄、美化家园、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我局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目标。同时,积极协调农业、住建、水利等部门,形成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结合农村实际,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垃圾收集与转运、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12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85%;建成垃圾中转站20座,配备分类垃圾桶3000余只,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完成卫生户厕改造1500余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高。
(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改善农村面貌
针对农村“脏乱差”问题,我局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清理道路两侧、房前屋后、沟渠池塘等区域的积存垃圾和杂草。通过“门前三包”制度落实、村民自治管理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环境维护,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环保意识
通过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积极性。组织开展了“美丽家园”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和垃圾清运能力不足;二是部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随意丢弃垃圾现象仍然存在;三是资金投入有限,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农村环境治理能力。
(二)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治理常态化
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环境整治成果长期保持。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参与度
持续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典型示范、评比激励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督查考核,压实工作责任
建立定期督查和考核机制,对各乡镇、村居的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总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局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持续推进农村环境质量改善,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