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贤臣,名叫晏婴,字仲,世人尊称他为“晏子”。他聪明机智,善于辞令,是齐景公身边的重要谋士。一次,齐景公派晏子出使楚国,希望借助他的才智,维护齐国的尊严与利益。
楚国地处南方,国力强盛,素来以傲慢自居。楚王得知齐国派遣晏子前来,心中暗想:“齐国不过是个小国,派个使者来,难道是来示弱的吗?”于是,他决定在接待晏子时设下一道难题,想借此羞辱齐国。
当晏子到达楚国都城郢都时,楚王特意安排了一条狭窄的小门迎接他,而大门则紧闭。晏子见状,微微一笑,对侍从说:“我听说‘狗国’才有狗门,今天来到楚国,不知是狗国还是人国?”楚王听后,面红耳赤,只好命人打开大门,让晏子入内。
宴会上,楚王故意问晏子:“你们齐国是不是没有人了?怎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晏子不卑不亢地回答:“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们举袖可以遮天,挥汗如雨,肩挨着肩,脚跟着脚,怎么会没人呢?只是我们国家有规矩,出使大国派贤者,出使小国派不肖者,我最不贤,所以被派来楚国。”楚王听了,无言以对,只能尴尬地笑了笑。
此后,楚王又试图用各种方式刁难晏子,但都被他巧妙化解。最终,楚王不得不承认晏子的智慧和才华,对齐国也心生敬意。晏子圆满完成使命,凯旋而归。
这次出使,不仅展现了晏子卓越的外交才能,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风骨与智慧。他用自己的言行,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也为后世留下了“晏子使楚”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