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常建原文赏析)】《宿王昌龄隐居》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夜宿友人王昌龄隐居之地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之幽静与友情之真挚。这首诗虽篇幅不长,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曰:
>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 茶烟轻扬竹,石路暗生苔。
> 夜久不能寐,披衣起寻君。
开篇“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两句,便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幽静深邃的隐居之所。清溪蜿蜒,水深难测,象征着隐士生活的神秘与不可捉摸;而“隐处唯孤云”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灵与孤寂,仿佛只有白云相伴,人间烟火早已远离。
接下来“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松树之间,月光洒落,清辉如水,仿佛这清冷的光辉也是特意为友人而照。这里的“君”既是王昌龄,也寄托了诗人对他的思念之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景物充满了情感色彩。
“茶烟轻扬竹,石路暗生苔”继续描写隐居地的日常景象:竹林间升起袅袅茶烟,石板小路上青苔斑驳,一派宁静安详。这些细节不仅表现了隐居生活的真实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认同。
最后两句“夜久不能寐,披衣起寻君”,道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牵挂。夜深人静,难以入眠,于是披衣起身,寻找友人。这一举动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也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语言朴素,意象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常建以细腻的笔触,将一次普通的夜宿写得富有诗意与哲思,展现了盛唐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心灵归隐的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宿王昌龄隐居》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友情的佳作,更是一幅展现唐代隐逸文化风貌的画卷。它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