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情景实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还能增强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与信任感。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护患沟通情景实例,展示了护士如何通过恰当的沟通方式化解矛盾,建立信任。
情景背景:
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因高血压住院治疗,入院后情绪较为烦躁,多次向护士抱怨“护士不关心我”、“检查太频繁了”。护士小李在一次查房时发现该患者拒绝配合测量血压,并表示:“你们天天来量,是不是想多收钱?”面对患者的质疑,小李没有立即反驳,而是选择耐心倾听,并主动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
沟通过程:
1. 倾听与共情
小李首先放下手中的工作,坐到患者床边,认真倾听他的抱怨。她没有急于解释,而是说:“您是不是觉得最近被检查得太多了?能跟我说说您的感受吗?”这种开放式提问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逐渐放松了情绪。
2. 解释与澄清
在患者表达完自己的不满后,小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强调这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她还提到:“我们每天测几次血压,是为了确保您的用药效果和身体状况稳定。”
3. 建立信任
为了进一步拉近关系,小李还询问了患者的生活习惯,比如是否有吸烟、饮食是否规律等,并根据这些信息给予了一些建议。她还承诺:“如果您有任何不舒服,随时可以找我,我会第一时间过来。”
4. 后续跟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小李定期与患者交流,不仅关注他的病情,也关心他的生活状态。渐渐地,患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并主动与护士交流自己的感受。
沟通结果:
经过几次有效的沟通,患者的情绪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压控制也更加稳定。出院时,他特意找到小李表示感谢:“以前我觉得你们都是冷冰冰的,现在才知道你们真的在为我着想。”
总结与启示:
这个案例表明,护患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与信任的建立。护士在面对患者的不同反应时,应保持耐心、同理心,避免对抗性的语言,而是通过倾听、理解与引导,帮助患者建立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与信任。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