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孔融的少年,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深受家人喜爱。他出身名门,父亲是孔子的后代,家境富裕,家中兄弟众多。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父亲端来一盘梨子,让孩子们自己挑选。弟弟们争先恐后地去拿大的梨子,而孔融却默默地站在一旁,没有急于上前。
父亲见状,便问:“你为何不拿大的?”孔融恭敬地回答:“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把大的留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欣慰,连连称赞他的谦让之德。
这件事被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孔融的孝顺与礼让,称他为“孔氏之贤”。后来,孔融长大成人,成为一代名士,官至北海相,以仁义著称,被人敬仰。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面对利益时,能够主动退让、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不仅是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教材,也是中华文化中“礼让”精神的生动体现。
如今,我们仍常以“孔融让梨”作为榜样,教导孩子学会谦逊、懂得分享,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