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清幽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全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体现了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婉约风格与哲理意味。
原文:
北青萝
残阳如旧影,孤寺入寒烟。
松色经秋老,苔痕上壁鲜。
空山人不至,独坐对云泉。
欲问前朝事,风尘满客肩。
注释:
- 北青萝:指北方的青藤植物,常生长于山林之间,象征高洁与隐逸。诗题即点出诗人所处的环境。
- 残阳如旧影:夕阳西下,余晖如旧日之影,暗示时光流逝,往事难追。
- 孤寺入寒烟:一座孤寂的寺庙笼罩在冷清的薄雾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
- 松色经秋老:秋天的松树颜色变得苍老,象征岁月的无情。
- 苔痕上壁鲜:青苔爬上了墙壁,显得格外新鲜,反衬出寺庙的荒凉与久无人迹。
- 空山人不至:空荡荡的山中没有行人,更显寂静。
- 独坐对云泉:诗人独自坐在山中,面对飘动的云和潺潺的泉水,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 欲问前朝事:想要询问过去的往事,却无从得知。
- 风尘满客肩:旅途中的风尘沾满了行人的肩膀,暗喻人生奔波与沧桑。
赏析:
《北青萝》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但不同于一般的写景之作,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诗的开头“残阳如旧影,孤寺入寒烟”,通过“残阳”与“孤寺”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寂寞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下来的“松色经秋老,苔痕上壁鲜”则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松树虽老,但青苔却依然鲜活,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无常。
后两句“空山人不至,独坐对云泉”将视角转向诗人自身,表现了他独自一人在山中静坐的情景,既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又透露出深深的孤独感。最后两句“欲问前朝事,风尘满客肩”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想追寻历史的痕迹,却发现一切早已被风尘掩埋,人生终究是漂泊不定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含人生之思,展现了李商隐诗歌中那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独特风格。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