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城市的角落里,有一间老旧的小屋,屋子里住着一位年迈的老人。每天清晨,她都会坐在窗前,望着楼下那条熟悉的街道,仿佛在等待什么人回来。
她的儿子多年前去了外地工作,从此便很少回家。每次电话中,儿子总是说:“妈,我忙,等有空就回去。”可“有空”这个词,像是一句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有一次,儿子终于回来了,母亲激动得泪流满面。他们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家常,但很快儿子又匆匆离去。母亲站在门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失落。
后来,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坐在窗前。她说:“我不怕老,只怕他不回来。”这句话让邻居们听了都感到心酸。
有一天,儿子从外地打来电话,说:“妈,我下个月一定回家。”母亲听后,笑了,像是终于等到一个希望。
二、题目与答案
1. 文章中的“牵挂”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 “牵挂”主要指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期盼,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与责任感。
2. 为什么母亲说“我不怕老,只怕他不回来”?
答: 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与依赖,她并不害怕自己变老,而是担心儿子不能回家,无法陪伴在她身边。
3. 你认为文章中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答: 儿子是一个在外打拼、生活忙碌的人,虽然他对母亲有感情,但由于工作原因常常无法回家,表现出一定的无奈与内疚。
4. 文章结尾提到“母亲听后,笑了”,你认为她笑的原因是什么?
答: 母亲听到儿子说“下个月一定回家”后,感到欣慰和希望,所以笑了。这表明她对儿子的关心从未减少,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
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牵挂”的理解。
答: “牵挂”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是亲人之间无法割舍的联系。它可能伴随着思念、担忧、期待,甚至是一种无形的负担,但它也是亲情中最温暖的部分。
三、拓展思考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牵挂的对象,可能是父母、朋友、爱人或孩子。请你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最深的“牵挂”。
(示例)
我最深的牵挂是外婆。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但我因为学业繁忙,很少能回家看她。每次打电话给她,她总是笑着说“没事,你忙你的”,可我知道她其实很孤单。我希望自己能多抽出时间陪陪她,让她感受到我的关心。
四、总结
“牵挂”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它连接着彼此的心灵,也承载着生活的温度。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牵挂都是人类情感中最真实、最动人的部分。通过这篇短文,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母亲的深情,也感受到了亲情之间的温暖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