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长期股权投资是《中级会计实务》科目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其涉及多种核算方法(如成本法、权益法等),且会计处理较为复杂,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熟练运用会计分录进行实际操作。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股票或其他形式,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并意图长期持有,以获取股利收入或资本增值。根据持股比例和影响程度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控制:持股比例超过50%,采用成本法核算;
- 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采用权益法核算;
- 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持股比例低于20%,通常按金融资产处理。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分录
1. 初始投资时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首次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确认初始投资成本,若支付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则应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
示例分录:
```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
2. 成本法下的后续计量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除非发生减值或出售。企业仅在收到现金股利时确认收益。
示例分录:
```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
3. 权益法下的后续计量
在权益法下,企业需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
示例分录:
```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
若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则做相反分录。
4.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当企业出售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应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
示例分录:
```
借: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如有)
贷:长期股权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有)
```
三、常见易错点与注意事项
1. 区分成本法与权益法:不同核算方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点和金额不同。
2. 注意股利的性质:若支付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未发放的股利,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
3. 权益法下调整项目:包括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净亏损、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等。
4. 减值测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
四、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作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的核心内容,其会计处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解不同核算方法的应用场景,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练习,从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整理了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主要会计分录,旨在为考生提供清晰、系统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顺利通过考试!
---
注:本文内容基于2018年教材及考试大纲编写,部分政策可能已更新,建议结合最新教材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