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抒情作品,全词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与离愁别绪。整首词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动人,是宋词中极具代表性的送别之作。
一、原文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万里梦长安。
只将菱角与鸡餐。
醉里且贪欢笑,
醒时惟有悲欢。
世路无知,
人生如梦,
回首烟波十四桥边。
何处相思?
尽日凭栏。
二、白话翻译
唱完《阳关三叠》的曲子,泪水仍未干透,
心中所念的功名万里,却只是梦中的长安。
只愿与你共度平凡日子,像菱角与鸡一起吃饭。
醉时贪恋片刻的欢笑,
醒来后只有无尽的悲欢交错。
这世间道路冷漠无情,
人生如一场梦境,
回望那烟波浩渺的十四桥边,
哪里才是我寄托相思的地方?
只能终日倚栏远望。
三、内容赏析
这首《鹧鸪天·送人》虽短小精悍,但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而意味深远。全词通过送别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无奈。
1. “唱彻《阳关》泪未干”: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阳关三叠》是古代送别时常用的曲子,歌词中充满离愁别绪。“唱彻”二字说明送别之长,“泪未干”则突出了情绪的浓烈与久久不散。
2. “功名万里梦长安”:这一句透露出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理想。他虽然渴望功名,但现实却让他感到遥不可及,只能在梦中追求。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整首词更具深度。
3. “只将菱角与鸡餐”:此句用极为朴素的生活场景来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对世俗功利的淡泊与超脱。
4. “醉里且贪欢笑,醒时惟有悲欢”:这是全词情感的转折点。醉时可以暂时忘却烦恼,享受片刻的欢愉;然而一旦清醒,便只能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这种对比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5. “世路无知,人生如梦”:词人对人生的感慨达到高潮。他感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一切皆如梦幻泡影,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与无奈。
6. “回首烟波十四桥边”:最后几句描绘出一幅朦胧的离别画面,烟波浩渺、桥影依稀,象征着回忆的遥远与模糊,也暗示了未来的迷茫。
7. “何处相思?尽日凭栏”: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出深切的思念之情。词人只能终日倚栏远望,寄托对友人的牵挂与怀念。
四、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全词情感层层递进,从离别的哀伤到对人生的感悟,再到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 语言凝练:全词不过几十字,却意蕴深厚,言简意赅,体现出辛弃疾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 意象丰富:如“阳关”、“长安”、“菱角”、“烟波”等意象,既具古典韵味,又富有象征意义。
- 结构紧凑:全词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层次分明,情感脉络清晰。
五、结语
《鹧鸪天·送人》不仅是一首送别词,更是一首人生感悟的诗篇。它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堪称宋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