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其中,《白帝》一诗,便是杜甫在晚年漂泊西南时所作,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身世的感慨。
《白帝》全诗如下:
白帝城高急暮砧,
江流曲折绕孤城。
风号夜半千山雪,
月照空庭万古情。
这首诗以白帝城为背景,描绘了诗人身处边远之地,面对苍茫山河、冷月寒风时的内心世界。诗中“急暮砧”指的是傍晚时分捣衣的声音,象征着战乱频繁、百姓劳苦;“江流曲折绕孤城”则写出了地理环境的险峻与孤寂,也暗喻诗人内心的困顿与无奈。
后两句“风号夜半千山雪,月照空庭万古情”,更是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风雪交加的夜晚,仿佛天地间只剩下孤独与寒冷;而明月洒落空庭,却唤起诗人对往昔岁月、家国情怀的深深思念。这种“万古情”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包含了对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思。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却不失韵味。杜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忧思与悲愤,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魅力。
《白帝》虽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是杜甫晚年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读来令人动容,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