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十二章是其中的重要篇章,对于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原文及重点字词梳理。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重点字词梳理:
1. 说:同“悦”,愉快。
2. 愠:生气,恼怒。
3. 三省:多次反省。
4. 传:传授的知识或技能。
5. 有:通“又”。
6. 罔:迷惑,无所适从。
7. 殆:危险。
8.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9. 曲肱:弯着胳膊。
10. 不义:不符合道义的行为。
11. 三人行:几个人同行。
12. 后凋:最后凋零。
以上是对《论语》十二章原文的重点字词梳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智慧的光芒,以及他对人生修养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