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含义及诗句大意。
2. 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 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诗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 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把握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苏轼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西湖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西湖之美。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不熟悉的字词。
3. 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发音。
(三)深入探究
1. 解题释义
- “六月二十七日”指明了写作时间,“望湖楼”是地点,“醉书”表示当时作者饮酒后即兴写下此诗。
2. 分析诗句
- 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描绘乌云密布但尚未完全遮住山峦的情景。
- 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形象地写出大雨倾盆而下时水珠飞溅的样子。
- 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描述突如其来的狂风吹散了乌云。
- 第四句:“望湖楼下水如天”,展现雨过天晴后湖面平静如镜的美丽景象。
3. 讨论交流
-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能学到什么道理?”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小组合作,将这首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拓展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苏轼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五、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查找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