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宋史(middot及萧燧传》原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2025-05-11 09:41:28来源: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父伯祥,官至太常博士。燧生而聪颖,少即能文。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授永州司户参军。历官至吏部尚书。

原文: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也。父伯祥,仕至太常博士。燧生而聪敏,少能属文。绍兴十八年进士,授永州司户参军。累迁至吏部尚书。

译文:

萧燧,字照邻,是临江人。他的父亲萧伯祥,做官做到太常博士。萧燧从小就聪明机敏,年少时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永州司户参军。后来多次升迁,官至吏部尚书。

萧燧在任期间,以清廉公正著称。他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多次上书朝廷,提出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等建议,得到皇帝和同僚的认可。晚年告老还乡后,依然心系国家大事,常常与地方官员讨论治理之道。

原文:

燧在职勤慎,以清节自守。尝言:“治民如治家,必先安其根本。”故所至之处,皆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居官数十年,未尝妄取一钱。晚归田里,犹念国事,每与郡邑长吏论治道不辍。

译文:

萧燧在职期间勤勉谨慎,以清正廉洁自守。他曾说:“治理民众如同管理家庭,必须首先安定其根基。”所以他到任的地方,都鼓励耕种桑麻,兴修水利工程。他在官位几十年,从未乱拿过一分钱。退休回到乡间后,仍然挂念国家事务,经常与郡县的官员谈论治国之道,从不间断。

萧燧的一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人格,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原文:

燧之为人,刚正不阿,言辞恳切,常以天下为己任。其品行高洁,为世人所敬仰。故虽历经坎坷,终得善终。呜呼!古之贤臣,莫不如此。

译文:

萧燧这个人,性格刚正不阿,言辞真诚恳切,常常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的品德高尚纯洁,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景仰。所以尽管他一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最终得以善终。唉!古代那些贤明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萧燧的事迹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萧燧的生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士人如何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