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0月18日
地点:XX小学一年级教室
授课教师:李老师
课题:《多彩的秋天》
一、课堂导入
李老师以一首关于秋天的小诗作为开场:“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伴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她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窗外有什么变化?”孩子们纷纷回答:“树叶变黄了!”“天空变得更蓝了!”通过这样的互动,李老师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自然过渡到今天的主题——“多彩的秋天”。
二、教学过程
1. 知识讲解
李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秋天的特点,比如落叶、丰收等,并展示了多幅描绘秋天的图片。她特别强调颜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描述画面中的色彩,如“金黄色”“火红色”“深棕色”。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她还播放了一段关于秋天风景的短视频。
2. 示范创作
在示范环节,李老师拿起画笔,在黑板上快速勾勒出一棵树的基本轮廓,然后填充不同的颜色。她边画边讲解:“我们可以用橙色和黄色来表现阳光下的叶子,用蓝色和灰色来点缀天空。”同时,她提醒学生注意构图的均衡性和细节的丰富性。
3. 学生实践
学生们分组领取绘画工具,开始动手创作自己的作品。有的孩子选择用水彩描绘秋天的田野,有的则用蜡笔绘制丰收的果园。李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耐心指导,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4. 分享与评价
活动接近尾声时,李老师组织了一场小型展览,邀请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灵感。大家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李老师总结道:“每个人眼中的秋天都是独一无二的,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好。”
三、课堂反思
总体来看,这节课设计合理,环节紧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也有几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 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
-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示范环节的时间稍显不足,建议适当延长。
这堂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也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相信通过这样的课程,他们会学会用眼睛发现美,用双手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