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翻译】一、
《子罕弗受玉》是一则出自《左传》的短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宋国大夫子罕拒绝接受他人赠送的宝玉的故事。文章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子罕廉洁自律、不贪图富贵的高尚品德,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士人“以德为先”的价值观。
文中,有人将一块珍贵的宝玉献给子罕,子罕却坚决不接受,并解释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其宝也。”这句话表明了子罕认为真正的“宝”是道德和操守,而非物质财富。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用作教育后人坚守原则、淡泊名利的典范。
二、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 子罕弗受玉。 | 子罕没有接受这块玉。 |
| 人有献玉者,曰:“请以示子。” | 有人献上一块玉,说:“请把它给您看看。” |
| 子罕曰:“吾无欲,子之玉,非吾宝也。” | 子罕说:“我没有贪欲,你的玉并不是我的宝。” |
| 曰:“以告我。” | (那人)说:“把它告诉我。” |
| 子罕曰:“吾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其宝也。” | 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宝,你把玉当作宝。如果把它给我,那么我们都失去了各自的宝。” |
| 于是辞而不受。 | 于是(他)推辞而没有接受。 |
三、文章特点分析:
1. 语言简洁:全文仅数十字,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故事,并传达出深刻的道理。
2. 人物形象鲜明:子罕的清廉自持、重德轻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3. 思想深刻:通过对比“玉”与“不贪”,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宝”,具有强烈的道德教育意义。
四、结语:
《子罕弗受玉》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更是一则值得后人深思的道德寓言。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仍是每个人都应追求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