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意思是什么】“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人引申为“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是儒家文化中非常推崇的一种学习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不耻下问”常用来鼓励人们不要因为对方身份或知识水平较低而拒绝提问,只要问题有帮助,就值得去请教。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谦逊,也反映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拼音 | bù chǐ xià wèn |
字面意思 |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
引申意义 | 谦虚好学,不因对方身份而轻视其意见 |
使用场景 | 鼓励学习、尊重他人、提倡交流与进步 |
二、用法与示例
1. 使用方式:用于形容一个人愿意向他人请教,尤其是向比自己资历浅或职位低的人请教。
2. 常见搭配:
- 他虽是专家,但从不不耻下问。
-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持不耻下问的精神,才能不断进步。
三、与相近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不耻下问”的区别 |
虚心求教 | 谦虚地向别人请教 | 更强调“请教”本身,不涉及对方身份 |
不耻相师 | 不以向老师请教为耻 | 强调“师徒关系”,范围较窄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 强调广泛学习,不限于请教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信息更新迅速,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在不断变化。“不耻下问”不仅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更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尤其是在职场、学术研究或团队合作中,敢于提问、乐于学习,往往能带来更好的成果。
五、总结
“不耻下问”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断学习,而不在于固守自己的知识边界。无论身处何地,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