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盘出自哪首古诗】“白玉盘”这一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形容月亮或洁白的器物,具有高雅、纯洁的象征意义。它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中,诗句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儿童对月亮的天真想象,将圆圆的月亮比作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盘。
以下是对“白玉盘”出处的总结与分析:
一、
“白玉盘”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此诗通过描写儿童对月亮的误解和后来对月亮的认识变化,表达了人生从无知到明白的过程。其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一句,形象地表现了孩童对自然现象的纯真理解,同时也成为后世咏月诗中的经典名句。
“白玉盘”在文学中不仅指月亮,也常用来比喻洁白无瑕的事物,如瓷器、玉器等。因此,“白玉盘”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引申含义,但其最初出处明确指向李白的《古朗月行》。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唐代李白《古朗月行》 |
原文句子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作者 |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
诗歌背景 | 描写儿童对月亮的误解与成长后的认知变化 |
白玉盘含义 | 1. 指月亮 2. 比喻洁白无瑕的器物(如玉器、瓷器) |
文学价值 | 被广泛引用,成为咏月诗的经典句子 |
后世影响 | 影响了许多后代诗人对月亮的描写方式 |
三、结语
“白玉盘”作为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它不仅是李白对童趣的生动刻画,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了解“白玉盘”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诗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