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断代史什么意思】“纪传体断代史”是一个历史学领域的术语,常用于描述中国古代史书的编纂体例。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概念,下面将从定义、特点、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
“纪传体”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编纂体例,最早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确立。它以人物为中心,通过“本纪”、“世家”、“列传”等不同体裁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平。“断代史”则是指按照朝代划分,只记载某一特定朝代的历史。
因此,“纪传体断代史”指的是采用“纪传体”编纂方式,且只记录一个特定朝代历史的史书。这种体例在东汉班固的《汉书》中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后世正史的主要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以人物为主线,注重人物生平与事迹的详细记录;内容结构清晰,便于查阅;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史料价值。
二、表格归纳
项目 | 内容说明 |
定义 | 纪传体断代史是指采用“纪传体”编纂方式,且只记载某一特定朝代历史的史书。 |
起源 | 最早由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确立,后由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发展为断代体例。 |
编纂体例 | 包括“本纪”、“世家”、“列传”等部分,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 |
特点 | 1. 以人物为主,突出个体作用 2. 结构清晰,便于查阅 3. 兼具文学性与史料性 |
代表作品 | 《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等 |
历史意义 | 成为中国古代正史的主要形式,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
三、结语
“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中国史学的重要成果,它不仅系统地记录了特定朝代的历史,还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政治格局。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方法和历史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