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什么意思】“把栏杆拍遍”这个短语,源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名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句话原本是表达作者在登高望远时,因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后世常将“把栏杆拍遍”引申为一种情绪的宣泄或内心激愤的表现。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原意 | 表达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 |
引申义 | 情绪激动、内心不满、发泄情绪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对现实不满、无法实现理想时的心理状态 |
文化意义 | 象征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无奈 |
二、详细解析
“把栏杆拍遍”最早出现在辛弃疾的词中,当时他正值壮年,却因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愿北伐收复中原,导致他空有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他在登高远望时,看到山河破碎,心中充满悲愤,于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看剑,一边拍打栏杆,表现出内心的痛苦与不甘。
后来,“把栏杆拍遍”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那些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人,在现实中无法施展抱负时,所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
三、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把栏杆拍遍”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挫折或不如意时,情绪激动、愤怒甚至有些失控的状态。它既可以是一种文学化的表达,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对某种情绪的真实写照。
例如:
-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他心里憋屈得不行,真想把栏杆拍遍。”
- “这位诗人一生不得志,最后只能靠‘把栏杆拍遍’来抒发胸中块垒。”
四、总结
“把栏杆拍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射和精神的象征。它承载了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也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内心挣扎。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语境,这一表达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结语:
“把栏杆拍遍”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写照,更是千百年来无数有志之士在历史长河中发出的呐喊。它提醒我们,面对困境时,既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也要学会适当释放情绪,才能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