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是什么意思】“名副其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即“名”和“实”一致。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或事物真正具备其所拥有的称号或声誉。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名 | 声誉、名声 | 表示人们对其的评价或称谓 |
副 | 匹配、符合 | 表示与“名”相称 |
其实 | 实际情况 | 表示真实的状态或表现 |
整体含义:指某人的名声与其实际能力、表现或身份完全相符,没有虚名。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句子 |
赞美他人 | 他工作认真负责,真是名副其实的好员工。 |
描述事物 | 这家餐厅的菜品味道好,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 |
评价产品 | 这款手机性能出色,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旗舰机型。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徒有其名 |
四、成语来源
“名副其实”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言,必有可验;名副其实,乃为真士。”意思是说,真正有德行的人说的话是有根据的,他们的名声与实际相符,才是真正的君子。
五、总结
“名副其实”是一个褒义成语,强调“名”与“实”的一致性。它不仅用于称赞人,也可用于评价事物或机构。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关键点 | 内容 |
含义 | 名声与实际相符 |
用法 | 赞扬、描述、评价 |
近义词 | 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徒有其名 |
来源 | 《后汉书》 |
通过理解“名副其实”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写作和口语中更准确地表达对人或事物的真实评价。